從首次明確奶業的戰略定位,到今年“一號文件”定調奶業發展,奶業振興被精心謀劃,統籌融入到了國家“十四五”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推動奶業振興,成為了“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市義不容辭的使命責任,也成為擺在食品監管面前的一道時代考題。
近日,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印發《呼和浩特市乳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旨在通過嚴管與幫扶舉措,實現從牧場到餐桌質量安全的有效監管,促進責任落實、推進產業升級,提升乳制品市場競爭力和美譽度,實現到2023年,乳制品安全質量監管制度措施不斷完善,監管能力進一步增強,乳制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任務,使公眾健康和安全消費得到有效保障,為呼和浩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堅持“嚴”的主基調,守護奶業發展“生命線”
生鮮乳以及乳制品的質量安全是奶業發展的生命線,只有把握“嚴”的主基調,才能以“自查從寬”攻心,“被查從嚴”倒逼,同向發力,督促企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一是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在人員管理方面,不斷加強乳制品企業相關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鼓勵企業設立食品安全管理崗位,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設立內部質量安全審查部門,配備專職審查員,進一步健全產品質量問題快速反應及處理機制。在過程控制方面,加強全過程控制。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自查報告制度,督促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健全追溯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及時識別和評估潛在危害。
二是落實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深入貫徹“四個最嚴”要求,嚴格生產許可審查。提高材料審查與現場核查質量,嚴把乳制品生產企業食品生產許可關。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與抽檢監測力度。對進貨查驗、原輔料使用、產品檢驗記錄和標簽標識等是否符合規定要求進行重點檢查。加大對農村、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和超市、批發市場、母嬰用品店、網絡平臺等乳制品經營場所的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加強抽檢監測數據收集、分析、研判,開展乳制品風險預警交流工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復原乳標識制度,對使用復原乳不作出標識的企業,依法從嚴查處。
二、加強“優”的控制力,堅守奶業振興“主戰場”
目前,大型規?;B殖、全產業鏈一體化企業為主體的中國奶業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因此,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明確提出要引導乳制品生產企業,通過自建優質奶源基地,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控制能力,推動產業鏈條升級。
對奶源基地建設進行標準化基地建設和升級改造,促進乳制品企業奶源基地實現專業化、規?;?、智能化生產。推動“養殖戶+奶站+乳制品企業”鏈向“專業化飼養企業(合作社)+乳制品企業”升級,實現奶牛養殖與乳制品加工直接協作。同時開展牧場審核,嚴格奶牛養殖環節飼料、獸藥等投入品使用管理,對生鮮乳收購、運輸實行精準化、全時段管理,加強冷鏈的控制,保證冷鏈完整性,以確保產品品質不下降。
三、提升“新”的美譽度,點亮奶業質量“顯示屏”
“質量提升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品牌”。在乳制品提升方案中明確,要以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和扶持傳統奶制品產業為抓手,著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乳制品品牌。
一是提升自主研發能力。鼓勵集團公司整合技術力量,統一設立研發部門,獨立或者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科研創新。支持企業采用新工藝生產新產品,使用生鮮乳生產乳制品,強化奶酪、黃油等干乳制品研發。鼓勵企業通過優化加工工藝,開發高品質產品,發展適銷對路的低溫乳制品,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通過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支持,加大對乳制品特別是傳統奶制品、駝乳和馬乳行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特色乳制品特別是駝、馬乳系列產品的自主研發生產,推動實現到2023年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達到60%以上的目標任務,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乳制品品牌。
二是扶持傳統乳制品產業。結合呼和浩特實際,大力扶持傳統奶制品的產業發展,統籌抓好傳統奶制品研發、生產、銷售各環節工作,從完善市場準入機制、規范加工坊生產經營、加強標準供給服務、強化檢驗檢測、暢通產品銷售渠道五個方面入手,打造有市場競爭力和美譽度的傳統奶制品區域公用品牌。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規劃,延伸產業鏈條,創新產業運行機制,形成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產品和品牌效應,日前,轄區內的3家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首批試點示范單位已通過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現場檢查評價,將進一步發揮其試點示范作用。
截至目前,該項行動已進入深入推進階段(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將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貫徹上級安排部署,凝心聚力,堅守乳制品從牧場到餐桌的每個環節,把“四個最嚴”要求貫徹到底,不斷開拓創新,用科技賦能推動產業升級,以多方聯動形成共治合力,大力推進乳制品高質量發展,全面助力首府奶業振興。